【编者按】民以食为天,粮以田为本,耕地保护关系着我国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近年来,益阳市坚决扛实扛牢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开展耕地保护专项规划编制,建立健全长牙齿的“硬措施”,利用“图斑快递”、卫星遥感、铁塔视频等科技手段,牢牢守住耕地红线,有效实现长期稳定可利用耕地总量不减少,耕地数质稳步上升,连续两年获省政府耕地保护真抓实干督查激励。一起来看看《中国自然资源报》的推介吧。
2023年2月15日第1232期A4版
▼刊登原文▼
深耕不辍为丰收
——三个关键词看湖南益阳耕地保护成绩单
近日,益阳市再次被评为湖南省人民政府耕地保护真抓实干督察激励先进市州。2021年以来,益阳已连续两次获得该项荣誉。
益阳背靠雪峰山,怀拥洞庭湖,沃野千里、稻谷飘香,是湖南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如何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益阳用高位推进、科技赋能、压实责任3个关键词科学诠释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写下了自己的答案。
关键词一:高位推动
“万物土中生。耕地保护事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和国家粮食安全,我们主动担当,坚持心怀‘国之大者’,将耕地保护工作提升到政治的高度、全局的深度进行谋划部署。”益阳市常务副市长刘勇会强调。
为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益阳坚持高位推动,出台了《益阳市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工作十条措施》《益阳市2022年度恢复耕地任务工作方案》等文件,全面落实“党政同责、刚性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工作要求,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同时,益阳以田长制为抓手,出台《益阳市全面推行田长制严格耕地保护实施方案》及10个配套文件,明确各级田长工作职责,提出9项工作任务,细化年度分工,严格考核奖惩。目前,一张市、县、乡、村、组(网格)五级田长体系的大网在益阳全面铺展开来,实现全市耕地保护责任网格化全覆盖。
此外,益阳将耕地保护底线目标、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和耕地后备资源带图斑、带位置下达到村组、落实到丘块,实施立碑立界管护;建立健全监测监管机制,严格落实耕地“进出平衡”、占补平衡,确保“现有耕地一亩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益阳创新“沉浸式一线帮扶”工作法,派机关党员干部组建专班下沉区县开展督导帮扶,完成年度恢复耕地3.53万亩,净增耕地0.67万亩,净增耕地占全省的17.6%。
关键词二:科技赋能
如何让耕地保护工作精准高效?益阳强化“人防+技防”,科技赋能打造耕地保护大数据体系。
益阳结合田长制工作,健全动态巡查网络,开发“益码管田”APP ,对耕地实行赋码监管,实现田长间、部门间的编码推送、数据共享、信息关联、移动监管,不断提升自然资源管理现代化水平。
为了让耕保监管工作不留死角,益阳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执法、铁塔视频监控、无人机航摄巡查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强对新增耕地开发全流程、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整治恢复耕地后期管护等工作的监管,并实时动态更新耕地及后备资源数据,确保“新增耕地一亩不假”。
此外,益阳还通过“线上+线下”“传统报刊+新媒体”等形式广泛宣传耕地保护政策,进一步扩大了耕地保护宣传影响范围,营造了良好的耕地保护氛围。
关键词三:压实责任
“年度耕地底线目标未守住、占补平衡补充耕地任务未完成、恢复耕地面积未落实等,都会被督导约谈、问责追责。耕地保护工作任重道远,我们不敢疏忽大意。”资阳区自然资源局局长谢劭说。
从开题、破题走向解题,益阳用“长牙齿”的硬措施确保耕地保护举措落地见效。
首先,益阳建立了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定期调度会商机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线索移送机制,以及违法问题黄、橙、红三级系统监管预警通报机制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形成较为完备的耕地保护工作体系。其次,益阳用好自然资源督察执法这把“利剑”,采取通报、约谈等问责手段,压实地方党委、政府耕地保护的主体责任,对月排名、季通报中排名后5位的乡镇进行通报批评;对连续2次排名后5位的,约谈分管区县、乡镇主要负责人;对连续3次排名后5位的,追究县、乡两级相关负责人责任。
“下一步,我们将以田长制为抓手,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用好科技利器,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好耕地。”益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龚悟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