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益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发布时间:2021-04-15 11:53 作者: 来源:益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浏览次数:136 字体:【大】 【中】 【小】

一、基本情况

(一)部门整体预算收支概况

1、收入支出预算安排情况

2020年本单位预算收入为9343.16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拨款6315.57万元,政府基金收入767.50万元,财政专户拨款0,其他资金2440.09万元),2020预算支出为8521.09万元(基本支出5520.34万元,项目支出3000.75万元)。

2、收入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本年收入预算数为9132.50万元,决算数为9343.16万元,预算收入完成率为102%;本年支出预算数为9132.50万元,决算数为8521.09万元,预算支出完成率为93%

(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

我局主要职责是依法履行全民所有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等自然资源所有者职责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拟定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规划及测绘政策并组织实施。负责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统一确权登记工作、资产有偿使用工作、合理开发利用,负责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负责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各项建设工程的规划审批与规划管理及批后管理和监督工作,负责统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组织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管理地质勘查行业和全市地质工作,负责地质灾害预防和管理,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工作,负责集体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和安置补偿管理。将部门整体的绩效目标细化分解为具体的工作任务,与部门年度的任务数或计划数相对应,与本年度部门预算资金相匹配。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及时在本局门户网站上进行了公开,存量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内部管理制度进行了健全和完善。项目绩效总目标得以完成,阶段性目标也顺利完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三)“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分析

支出按经济分类科目分析如下:

1)“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公务接待费为8.12万元,2019年为6.18万元,增长31%,因机构改革,市国土资源局和市规划局合并,规模大幅增加,故公务接待费有所增长;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为25.86万元,2017年为25.26万元,下降2%

2)会议费支出情况:会议费为2.79万元,2019年为6.03万元,下降54%

3)培训费支出情况:培训费为6.98万元,2019年为6.41万元。下降9%

 ()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分析

财政拨款收入为6903.07万元,支出为6644.04万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2790.94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195.21万元,商品服务支出3475.67万元。

二、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

严格落实《预算法》及省、市绩效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的管理,强化财政支出绩效理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客观反映我局资产管理情况、三公经费控制及预决算公开情况、存量资金管理情况。

(二)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认真学习财政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益阳市财政局关于转发<湖南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程(试行)的通知>》,中央、省、市相关政策精神,市委、市政府年度绩效管理办法等,局机关成立了绩效评价工作小组,负责本部门绩效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具体实施,拟定绩效评价方案,根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自查,形成绩效报告报送主管部门。在自评过程中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及时纠正偏差,为下一步工作夯实基础。

三、主要绩效及评价结论

(一)强化规划引领,稳步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强力推进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双评价、城镇开发边界模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等工作。为广泛集中民智,让专题研究的成果更科学,组织规划编制技术单位,上门征求市人大、市政协等领导机关和市直相关部门意见,目前均取得阶段性成果,各部门的相关专项规划正稳步推进,市国土空间规划总体规划初步成果已形成。市、县两级国土空间规划总体规划大纲和全市40个“多规合一”试点村庄规划已完成编制任务。安化县冷市镇大苍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并被评为省规划设计方案二等奖。

(二)提升服务理念,强力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改革。全部政务服务事项在原承诺办结时限缩减至法定时限三分之二以内的情况下,再次缩减10%进行办结;不动产登记全部业务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已连续9个月办结率100%。被《中国自然资源报》《中国不动产》《湖南日报》等媒体报刊进行多次报道。采取的措施是“四减一加”:一是减少依申请事项,简化审批流程。全面梳理审批服务事项,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取消、划转、合并等方式减少依申请事项31项,由原来的147项减少到116项。二是减少审批环节,将审核权前移。设立首席审批员制度,29项审批服务事项授权给首席审批员直接审批;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业务办理环节由原来的“三审”(前台受理、科长初审、副主任复审、主任核定)简化为“二审”(前台受理、科长初审、副主任核定)或者“一审”(前台受理、科长核定)三是减少审批材料,为服务对象减负。除保留重点材料外,进一步简化报审受理资料,删减了模糊项资料;明确工改窗口只收取电子文档,以减少纸质资料多头报送的问题。四是减少审批前置,优化政务事项。不动产登记中心将原设定的预审环节和“办理不动产权证前置收件的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工作联系单”“同意国有企业不动产权抵押贷款的批复”“同意园区工业用地项目企业抵押贷款审批单”等资料不再作为办证的前置条件,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为便捷省时省力。五是增加项目审查会议频次。通过增加例会门类、增加例会层级、增加例会频率,实现了由“项目等例会”到“例会等项目”的重大转变。全年共召开市大例会9期,专家评审会 33期,市局例会42期,共审查通过项目517个。

(三)严格生态修复保护,扎实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一是守牢耕地红线。全市耕地保有量指标和基本农田面积均高于省政府下达目标,经依法批准占用耕地的建设项目全部落实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耕地保护督察整改到位率99.38%,位列全省第四。二是认真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牵头对接2020年省环保督察回头看,督导全市22家石煤矿山完成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曾经满目疮痍的矿山重披绿装,2处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顺利验收,进度在全省排名靠前。制定污染地块建设用地(污染地块)负面清单,加大耕地污染防治和矿山治理的监管力度,注重公共服务设施选址过程中的环评工作。三是全力完成立项争资任务。申报南洞庭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保护项目和桃江县大仑山煤矿区生态修复项目,资金11.39亿元,其中申请中央资金5亿元;南县南洲镇等4个乡镇成功入围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都已报自然资源部待批准。

(四)加强用途管制,全力推进集约节约用地。一是狠抓应报尽报,紧盯重点项目保落地。全市新增建设用地95475公顷,确保了重点项目落地,工业项目及安居住房等民生工程用地也得到充分保障。二是严促土地供应,销闲去存量效果明显。全市共供地1792宗,面积2096公顷,同比去年增长94%,出让总价款为98.2647亿元。创新供地方式,今年全市弹性出让工业用地168486公顷,出让价款9.5亿元,为企业减少一次性成本约4亿元,促推了产业发展。三是狠抓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全市处置2009-2017年批而未供土地1187.55公顷,处置率全省排第2位。今年,通过“月清三地”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全市已销号闲置土地422.57公顷,处置率77.63%,全省排第6位。四是土地储备机制创新完善。市本级出台《益阳市中心城区土地储备管理办法(试行)》,全市正式实行统一规划、征收、管理、开发、供应的土地储备管理制度。

(五)切实加强督导,创新推进市级自然资源督察专员工作机制。在全省首次建立市级自然资源督察专员工作新机制,从全市熟悉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法规、政策且政治素质高、业务技能精、责任心强、管理协调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中选聘督察专员,对区县(市)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生态修复、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等自然资源管理重点工作,进行督察,及时发现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及时予以提醒、提出督察建议和意见,确保国家和省市有关自然资源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的重大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和法律法规落地落细。

(六)切实加强督导,强力推进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国土“三调”工作。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工作,是一项事关农村发展稳定和农民切实利益的大事,被纳入年度真抓实干重点工作和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在全省相对落后之时,采取局领导带队分片包干的方式,在全市推行“5+2”战术,高位推进,层层落实,成效十分明显。全市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登记发证687901宗,发证率100%,超额完成应登记发证率90%的目标任务。综合进度指标排名由10月份排名全省靠后跃居全省先进行列,益阳经验在全省视频调度会上推介。“三调”数据的真实性事关国家信用,是未来一个时期一系列重大决策的依据。为保证全市三调的进度和质量,市三调办积极督查指导,共完成13轮实地督查,同时督促监理单位严格履行监理责任,共组织内业复查15次,外业取证2万多个图斑,提出复核意见1.3万多条,有效地监控成果质量。目前,我市三调成果已全部通过国家级内业核查和数据库质量检查,工作进度和成果质量均位于全国前列。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全局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主要存在基础工作薄弱、业务平台之间数据无法实现共享和数据生产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二是用空间规划统筹解决城市现有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主要存在土地利用效率不高、自然生态环境利用与保护不成体系、城市路网格局不全、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不合理、城市节点空间形态品位不高等问题;三是大力实施“东接东融”战略有待深入研究,如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的对接、政策对接、消费对接、产业互补对接和人才对接等问题。四是全力推进土地储备制度落实落细,还存在很多的障碍。五是土地、矿产领域的违法行为仍然多发,仍存在主体责任难落实,整改目标难实现等问题。 

 

                              益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148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