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综合业务培训班(浙江)学习体会(一)
发布时间:2023-08-15 08:17 作者: 来源:湖南省自然资源厅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主题教育关于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要求,学习浙江省在自然资源管理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更好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近期,省厅在浙江举办全省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综合业务培训班。为促进学习成果转化,“湖南自然资源”现将部分心得体会予以刊发,以供学习参考,敬请关注!

  村庄规划应在“千万工程”中找方向、找方法、找答案

  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 段宁

  一是必须树牢正确政绩观。站稳群众立场,强化从群众所需出发的“乙方思维”,纠正重管理、轻服务的工作偏差,切实消除规划内容与村民期盼之间的差距。坚持实事求是,把每一个村庄的实际情况作为规划编制的第一依据,让村庄规划建立在厚重的泥土地上。把握发展规律,科学研判村庄人口变化尤其是“空心化”“无人化”趋势,对各类村庄规划做到该编制的编制到位、该调整的调整到位,暂无条件的实行通则管理。

  二是必须增强规划实用性。聚焦解决村民建房选址难问题,以“三线”为基准,以“五类”为区分,合理编制村庄社区、自然村落的布点规划,引导村民杜绝乱占耕地建房等问题,避开地质灾害等危险区域。聚焦解决村级设施配置难问题,学习余村“1+1+4”规划模式,探索村庄规划连片编制,推动区域规划共绘、平台共建、资源共享。聚焦解决乡村产业落地难问题,探索规划“留白”机制,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促进土地复合利用,努力让产业在乡村留得住、长得大、发展好。

  三是必须彰显鲜明湖湘韵。以文化塑魂,制定规范性的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编制规则,指导村庄从千年诗画中传承文脉,从历史遗存中探寻记忆。以山水为形,突出“顺地势、依山水、路蜿蜒”的基本原则,编好用好乡村风貌导则、管控清单,让村庄成为山水的延续。以民俗点睛,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传统文化习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努力描绘新时代“水墨潇湘图”。

  四是必须建强乡村共同体。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学习杭州“规划工作坊”模式,引导村民、村集体以“主人翁”的意识编好“家门口”的规划。积极引入市场力量,邀请相关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规划编制,充分挖掘农业农村的新功能与新价值。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学习借鉴浙江“全域一盘棋”经验,推动建立市、县、乡三级村庄规划编制联席会议制度,奏响村庄规划编制的“交响乐”。

  在绿水青山间走出高质量发展新道路

  湘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副书记、局长 王峰

  要科学绘制“一张蓝图”。以实用性为导向,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将上位规划管控要求与本地发展实际紧密结合,突出改善农村整体设施和人居环境,为乡村地区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提供实用好用接地气的法定依据。加强规划实施监督,尽快出台《湘潭市关于村庄规划实施监督的指导意见》,村庄规划获批后及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全面推广“一师两员”制度,充分发挥“一师两员”在乡村规划实施监督中决策建议、技术把关、实施协调作用。加强未来乡村规划研究指导,紧密衔接绿心中央公园总体设计等重大战略成果,培育创建彰显湖湘特色的未来乡村规划建设示范样板。

  要精耕细作“一方土地”。保障乡村发展用地需求,新编县乡级规划严格落实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乡镇村规划均预留不超过5%的建设用地机动规模指标,科学留白发展空间。以改革向土地要效益,积极推动湘潭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数据库,甄选入市地块和意向项目,完成组织登记和确权登记,完善增值收益调节金收取、入市抵押等配套政策,形成市场交易、金融联动、利益分配等具体操作框架,推动实质入市交易,赋予农村土地更多的附加价值。深化土地综合整治,通过连片开展“田、水、路、林、村”的土地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引导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流转;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着力推广应用农业科技,引导建立专业农村经营合作组织,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强设施农业用地管理,一方面,用足用好现有设施农业用地政策,统筹支持设施农业用地需求。另一方面,进一步细化管理规定,明确用地标准、上图入库、监督管理等要求,简化设施农业用地备案程序,助力设施农业发展。

  要久久为功守护绿水青山。坚守耕地保护红线,既要通过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军令状”、织密田长制“保护网”、全面推进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等“长牙齿”的硬措施,确保耕地数量,又要切实加强惠农政策落实,探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和利益调节机制,让农民持续增收,让土地留住人气。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决维护好、发挥好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的资源禀赋和本底优势,加快推进关闭退出矿山生态修复,持续抓好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深入开展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和治理恢复全过程监管。坚持低碳发展,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建立新增建设用地负面清单,将低碳生态建设需求纳入产业、能源、交通、市政、建筑等项目论证、审批的重要依据。

  把“千万工程”蕴含的理念方法融入推进怀化国际陆港、五新四城建设的生动实践

  怀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慎鹏

  深刻感悟“千万工程”中的为民情怀民本理念,坚持把为民服务作为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的出发点。“千万工程”的核心是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推进过程中,注重征询群众意见,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引领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作为怀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必须对标对表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时刻坚守人民立场,强化为民服务意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规划引领,做优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各类规划成果,补齐规划短板,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特别是注重妥善处置以往粗放式发展、喜新厌旧式的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遗留问题,注重内涵提炼、品质提升,从文化挖掘、风貌管控、便民宜居等方面,全面提高怀化市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科学化水平,全力提升我市城市品质品位。

  深刻感悟“千万工程”中的求实作风,坚持问题导向,把调查研究作为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的根本方法。当下,怀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面临着既要支撑市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又要全力保护耕地严格督察执法,全力提升自然资源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千头万绪事事重要。这次在浙江的学习,感受到了“千万工程”中体现的求实作风,只有立足怀化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特征,扑下身子做好调查研究,到基层找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深刻感悟“千万工程”中的方法论,坚持“功成不必在我”的正确政绩观,把服务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作为工作的责任担当。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是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参谋者”,责任重大、任务繁重。就怀化的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而言,可以说百废待兴,急功近利、搞所谓的大刀阔斧,表面上轰轰烈烈有所成效,但势必留下一系列新的遗留问题。唯有主动适应、立足现实,以问题为导向,长远谋划、有序推动,在要素保障、耕地保护、自身建设等方面,尽出“功成”之力,不求“功成”之誉,以一步一个脚印的实际行动,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好省厅党组、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积极推动怀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职责、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