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利用工作,强调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全省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会议强调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减,粮食生产面积、产量和质量不减。
湖南耕地保护如何做,怎样做?即日起,省自然资源厅、湖南日报携手推出“湖南耕地保护,党政‘一把手’谈”专题,全省市州、县市区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人共同来谈耕地保护工作。
心系“国之大者” 护好粮食安全“命根子”
湘潭市委书记 刘志仁
民以食为天,土为粮之母。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湘潭市作为全省农业大市和水稻主产区,始终强化守护粮食安全政治担当,全面构建严明党政同责、严行规划落地、严守底线边界、严格监督执法“四严”体系,坚决护好耕地这个“命根子”,耕地保护工作经验获自然资源部推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始终心系“国之大者”,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以“严”为纲,全方位守护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为粮食连年丰收、经济稳定发展和国家总体安全筑牢坚实根基。
拧紧政绩观“总开关”,站位全局强担当。从政治上提站位,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始终是一个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要深刻认识到加强耕地保护支撑着十几亿人的口粮安全,关系着建设农业强国的全局长远,牵动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方略,坚决将其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从思想上绷紧弦,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人多地少是基本国情。湘潭市虽然2023年播种面积达到257.6万亩,粮食喜获丰收,但守住耕地红线的基础还不够稳固,保障粮食安全仍面临一定压力。我们必须严防思想上的松懈松劲,坚决确保“农田姓农、良田种粮”,绝不能有任何闪失。从行动上抓落实,不折不扣落实相关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坚决做到绝不以牺牲耕地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积极探索耕地保护新举措,全力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减,粮食生产面积、产量和质量不减。
落实“长牙齿”硬措施,守牢底线强质量。寸土不让守牢“总量”,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紧扣目标明确“任务书”、签订“责任状”,严格实行刚性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推动市县乡村4943名田长全覆盖、常态化履职尽责,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违法占用耕地的行为,切实做到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确保全市194.81万亩的现状耕地和171.39万亩的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一亩不少。在充分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意愿的前提下,稳妥有序开展耕地恢复工作,做大“藏粮于地”基本盘。锲而不舍盘活“存量”,按照高质量发展和实施全面节约战略的要求,推动土地利用方式从依赖新增向挖潜存量转变,大力探索“用存量换增量”“用地下换地上”“用资金技术换空间”,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从源头上减少对耕地的占用。严抓不怠管控“减量”,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实行耕地保护“一张图”管控。从严落实“占补平衡”,严控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开展建设项目占用耕地评估和多方案比选,引导建设项目不占少占耕地;统筹非农建设、农业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各类耕地占用,落实好“以补定占”新机制。充分运用好卫星遥感“天上看”、视频监控“实时管”、田长巡田“实地查”、公众参与“随手拍”等“技防+人防”手段,打通耕地保护“最后一米”,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坚持不懈提升“质量”,因地制宜开展“耕地下山”“林果上山”,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实现耕地集中连片,更加符合自然地理格局和农业生产规律。在去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2.8万亩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坚持新建和改造并重,大力推广“投贷联动”模式,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积极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用于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开发、土地复垦等,做好耕地用养结合和可持续利用文章。坚持“藏粮于技”,加强科技赋能,集中推广良种、良艺、良技、良方,加快发展机械农业和智慧农业,提升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打好惠农增收“组合拳”,提高效益强驱动。提升农民种粮收益,积极引导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现代化集约化农业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充分利用好湘潭耕地资源禀赋,以湘莲、九华红菜薹、湘潭矮脚白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为依托,着力培育一批特色种植基地,放大产业优势和品牌效应,增加粮食种植比较收益,最大程度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狠抓惠农政策落地,严格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确保种粮补贴精准发放到每一位实际耕种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综合整治精确到每一个图斑、农业灌溉水利设施覆盖到每一方田土。重点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粮食生产优惠扶持政策,有效降低人工、土地流转、化肥使用和机械作业等农业生产成本。健全粮食收储制度,统筹抓好粮食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既要坚持并完善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合理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做到应收尽收,防止谷贱伤农;又要坚持优质优价,确保好粮食卖出好价钱,激发农民保护耕地、提升地力的内生动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韶山灌区扩灌增效项目建设,加强中小型灌区建设。抢抓冬修水利有利时机,实施好小水源恢复行动,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动农田水利设施“建、管、护、用”四位一体,进一步筑牢粮食生产应对旱涝等极端天气的防护网。